是哪个九斤老太在刮“娘炮风”?

2023-10-31

这些天,自两媒体互怼后,所谓娘炮成了热词,引爆了比网约车还要“爆款”的议题,频上微博热搜,引发网民唇枪舌剑。令人不解的是,“娘炮”这种下三滥的骂街之词,竟何以能堂而皇之列入堂堂大媒体的评论标题之中,还被装模作样地“风”骂一把?

于是,就像庞勒《乌合之众》说的那样,不骂不反,倒显得不合时宜了。但看官们可真糊涂了,此“娘炮风”从何而来?咱们今天这个社会正在刮这股风吗?

世界的多样性才成就人世间之丰富。难道天下只允许千人一面的男人和千篇一律的女人?二则,骨气在、正气在,公民个体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好担心、好指责,好上纲上线的呢?莫非人人活成油腻大叔和佛系少女,这世界就风清气朗、清心寡欲了?

令人堪忧的是,以“少年娘则中国娘”之名声色俱厉地将高度侮辱性的“娘炮”一词帖在部分青少年身上,还莫名刮风,实是一种颇有杀伤力的语言暴力。如果你是一位男孩子的父母,如果仅仅他外表尚不够阳刚硬朗,就被同龄人以娘炮来攻击嘲讽,孩子会不会受到身心的伤害,你的心会不会痛?作为成年人,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告诉所有的孩子们,如外表相比,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坚韧与责任担当,而最不可取的是以貌取人。所谓“外貌女性化意味着社会责任感缺失”不仅存在着明显的逻辑上的谬误,对“娘化”形象的公然攻击甚至侮辱更折射出某些媒体和舆论对性别的惯性歧视。

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娘炮风”,无病呻吟的结果就有了所谓的“风”。这种故作高深的反击,标榜着堂吉诃德式的勇猛,实质就是站在道德高地上的故弄玄虚和危言耸听。

我们不否认有些媒体和作者的良苦用心,但在新时代,对年轻人追求的一些时髦,哪怕是有偏差的,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心平气和的引导,包容宽厚的指正。那种板个脸貌似绝对正确的骂街,即便声嘶力竭也徒劳无益,甚至滑稽。

其实无论男女,男子也可谦和柔美,女子也可担当重任。我们真正该关注的内在的形象。外在谦谦,内在正直,正如梅兰芳;外在和美,内在刚毅,正如江竹筠。媒体要努力的,是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审美多元尊重为先,涵养气质莫缺包容。” 媒体没有必要动辄以正人君子的卫道士形象指手画脚,唯独不照照自己皮袍下的“小”。夸大事实,哗众取宠,人为刮“风”的做派,也该打假!无风起浪、人为制造争议话题搞所谓反“娘化”之风,可休矣!


参考资料

标签: